2008年10月20日星期一

在京都——之二


平安神宫庭园

(上接《在京都——之一)
湖水与凉亭,翠山与苍阁,相映成趣,成了整个园子的主题,我们流连忘返了。可是一想到还有更多的名胜要看,就不得不告别让人忘记自我忘记时空的金阁庭园了。临走的时候,数次地想回首与那“空中楼阁”道别,可是最终我没有。因为我知道,她已经在我心里,从此以后形影相随。

草草地吃过午饭,就乘公交车去平安神宫了。这里又是一个了不起的所在。日本的建筑都是以自然本色为主的,即使是佛寺大殿,也只是在梁栋上装饰上一些金粉金漆而已。可是眼前的这个神宫却全然不是——所有的建筑都全部涂成了红色,鲜嫩的红色,更接近于橘红色。虽然与中国的朱红不同,却也极相近了。用以震慑人心的不只是宽广的占地面积,还有宏伟的建筑,更有统一的颜色。有人说它是仿中国的,我且不论仿与不仿,这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在日本生根发芽成长的文化——我倒是觉得与中国的朱漆相比,这种橘红更有生命力,更充满朝气,更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出了平安神宫就要与拜访曾经的九所帝国大学之一的京都大学了。京大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古色古香的建筑里散发着的是一种人文的科学的气息。我们满足了,虽然双腿已然累得如灌了铅般难行寸步。接下来的路只好打车了,因为除了体力的限制外,还有时间的限制。

下一站是银阁寺。金阁是刷金的,银阁却无一两白银,为什么呢?有传说说当时修建银阁寺的当权者,因为突然发生了财政困难,而不得不取消了为寺阁镀银身的计划。也有人说日本人天生爱自然,金阁寺金碧辉煌固然是好,却太过华丽,太过张扬。为了追求这种日本人心中的自然之美,寂寞之美,人们故意建了这座“土里土气”的银阁,于金阁相对照。而我相信了一个人力车妇的解说。到了银阁脚下,正好有一辆人力车在招揽生意。我们累了,也正想坐一下人力车,便上去了。那位拉车的妇人大概三十岁左右吧,相当健壮,可能是长时间拉车的结果。还是说银阁吧,她说:银阁之所以叫银阁,是因为满月之夜,月光洒满寺内,清冷的月色似水如银,而银阁之名也由此而来——我相信了,我感叹了。日本的古人是何等的智慧,何等的热爱自然。光赐予了万物生长的能量,而那个时代的光,除了微弱的星光和烛光之外,就只有太阳和月亮了。在古人心中,这二者是何等的神圣与伟大。他们各掌昼夜照明之责,赐光明于世界,赐光明于人类。于是人们便建了两座风格迥异,却殊途同归的楼阁——金阁与银阁。

而更巧妙的是银阁寺内,到处都铺满了白色的沙粒,有月光沙台,月光沙面。想必是满月之夜要使那银色的月光辉映整个寺院吧。

出了银阁寺,有一条小路叫做“哲学之路”。虽然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走,但在探讨为什么叫“哲学之路”的时候,我们都认为曾经有很多哲人在这条路上思考过深刻的哲理,尤其是在月朗星稀之夜,在逛完如水月光映照下的银阁寺之后,踏上这条幽僻小路,自然会感触良多,思想的灵光不断的闪烁了。

接下来,是最后一个目的地——清水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大概二十分钟后,我们到了清水寺。刚才还在想象在月光辉映下的银阁胜景,一下子又回到了白昼人间。清水寺既有平安神宫的鲜红牌楼,又有本愿寺的古刹殿堂,集二者于一身,庄严与肃穆,人工与自然,浑然一体。游客也是最多的。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刚到时就已下起了毛毛细雨,后来越下越大,直到我们要回旅馆时也没有停。因为没有带伞,身上都被淋湿了。

或许这是因为这一天面对所有的这些或威严或神圣或典雅或高贵的建筑时,我缺少一颗敬仰之心,缺少一份真诚。上天给了我一点儿小小的惩罚。也或许是上苍见我如此的奔波于各座寺庙古刹之间,其心可嘉,其行可表,降甘霖而奖励我。我且自信以为后者。因为我确实累了,而且是一种充实的累,感动的累,幸福的累……

3 条评论:

栋宇 说...

学长好,我是栋宇。好喜欢学长的博客,喜欢学长的文字风格,细腻,清新,质朴而又不是优雅。
周一的时候我也去了京都。到了京都才真正有了到日本的感觉。因为只有一天时间,所以只去了银阁寺和哲学之路。银阁寺的风景美的让我窒息,哲学之路寂静深远,一个人一路走下来确是思考了很多。然后从银阁寺坐公车到京都站算是一路观光吧,呵呵,路过平安神宫和清水寺,只是时间有限,很遗憾。还有哦,我喜欢听京都人说话,那种调调感觉很温柔。
学长博客上的照片很好哦
“述往事,思来者”我会经常来拜读的:-)

栋宇 说...

太粗心了,是“不失优雅”,对不起

重陽書生 说...

谢谢夸奖,虽然有些过奖,但是被表扬总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啊。